当前位置: 61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教学反思1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教学反思第1篇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一、关于导入的设计本节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学反思17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学反思17篇

高校教学反思 第1篇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媒体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高校教学反思 第2篇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
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
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
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媒体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
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高校教学反思 第3篇

目前,世界各国的法律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两种类型,理论教学重在法律的理论知识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实际案例,从中总结归纳法学知识,这种方法兴起于美国,这不是简单的案例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法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将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案例分析教学经实践证明是一种快速又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我国法律教学还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教学虽有涉及,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未扩大使用范围。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律教学如何有效地借鉴国外的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取彼之长,补已之短,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我国高校法律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法律教学虽然是倾向于理论教学,但是各高校的理论教学还是有许多不一样。我国各高校法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不明确,并且对英语的重视度不高,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法律中存在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法律专业的教学中,教育部和司法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对英语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并且法律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低,理论老师没有解决实际案例的经历,而实践老师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好,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各高校法律的教材不统一,并且都力求面面俱到,但是都涉及的很浅,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校的法律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对媒体设备的使用程度较低,英语的练习还不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总的来说,当前的法律教学系统还不够完善,缺少趣味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二、当前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教学一直受到教育部的重视,近些年,法律教学经过几次改革,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

(一) 法律实践教学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

法律教学中有些内容不属于实践教学,例如课堂讨论、物证技术实验、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法律实物的训练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所述的不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是由于其不具备实践教学的特性,社会实践中还不存在这些内容,还不属于教学内容。而且,法律教学中本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被实践老师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 已开设的实践课程形式化比较严重

当下法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呼喊高于实践行动,要想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还必须将实践性的课程落实到实处,真实行动起来。就像模拟法庭,学生自己分配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证人、律师等角色,活动的内容都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只需背台词,演习的成分比较高,最开始的时候学生热情高涨,但是多次之后,学生就没有多少兴趣了。毕业设计比模拟法庭真实度高,弥补一些不足,但是学生的实习时间是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比较短,而且学生的实习是在毕业设计的压力下进行的,实习指导不及时,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形式化严重。

(三)法律教学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不到位

法律教学队伍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就像没有律师执照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一样,缺少说服力,教学效果不高;
学生在实践技能学习中,教师的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比如法律谈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素质,而大部分法学院系培养计划中缺少这样的专业训练手段;
而且学校的法律设施还要更换升级,增加资金投入等。

三、提高法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学生培养方案是学科教学的基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按照该文件进行的。培养综合型法律人才是各高校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注重体现实践教学这一目的,明确实践教学在法律教学中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实践类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一类是实践课程,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提出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但是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法律理论知识的教授,都还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善,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效果的展示。必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法律从业者。

(三)加强法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法律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需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同时还应该具备律师资格证,学校在引进法律教师时亦应该注意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对学生的重视,同时是对社会负责任,因此,作为法律教师要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专心钻研本专业法律知识,并且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深造本专业知识,定期组织一些专业培训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另外,学校还可以联系一些法律专业人士到高校之中,与之进行实践经验交流,以丰富高校教师所欠缺的社会经验知识,以此打造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以保证高校长期发展的动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形式有多种形式, 比如课堂、辩论和社会实践等。每种形式都有其利弊,作为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以此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另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模拟开展一些实践课堂,诸如模拟法庭、 学年实习、 毕业实习等实践形式,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学习兴趣,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有两种:诊所式教学和案例教学。诊断式教学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位著名的法律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方法,其看到了当时美国学校法律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仿效医学院医生指导实习生的教学方式,法律教师作为一名律师的角色教学生学会通过法律的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后来这种方式逐渐被教育者们所认同,并因此也称之为诊所式教法。

另外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当代高校的各门课堂之中,案例教学法都是常用的一种方式,选择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将其引入到课堂之中,以更好的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制定配套的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措施

配套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措施是实践性法律教学的规范化要求。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手段比较简单,而实践教学的质量考核相对复杂些。在实际教学中,先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细则等教学文件,使得实践教学在各层次、各环节都能有章可循;
接着学校组合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和督导组,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最后,学生的学习考核中,理论知识以书面考卷的形式来考核,实践课程考核尽量以实验操作的形式来考核,根据学生在操作中的表现、动作是否规范等进行打分。对于考核没有过关的的学生,要求与下一届的学生重修,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高校教学反思 第4篇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
记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比例较高;
让学生阐述观点、答案开放的能力型问题比较少;
而且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以至于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抓住每个有价值的提问

1.激趣性提问

2.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发散性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知道学生都有提问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一般方式归纳为如下策略:

①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如:“为什么?”“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还有别的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还有更多的方法吗?”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有更快捷或更新颖、独特的方法吗?”

④引导学生自我评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认为好在哪里,哪里还有不足吗?”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学反思 第5篇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
记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比例较高;
让学生阐述观点、答案开放的能力型问题比较少;
而且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以至于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抓住每个有价值的提问

1、激趣性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科学计数法的教学引入。上课后,教师走上讲台,拿起口杯,随意喝一口开水,然后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喝下的一口水,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吗?约有6023后还有20个零个水分子”(一口开水约重18克,18克水中含有6、023×10个水分子)。学生意识到这么大的数字写起来很不方便

2、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有这样一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为5cm、7cm则它的周长是多少cm?

3、发散性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发展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形成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等。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的引入时,先让学生解五、六个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导学生列表:各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X1、X2、X1+X2、X1?X2,并探索发现关系。

三、精心研究学生,使问必有答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5元钱,还了2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5元饯,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

四、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知道学生都有提问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一般方式归纳为如下策略:

①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如:“为什么?”“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还有别的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还有更多的方法吗?”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有更快捷或更新颖、独特的方法吗?”

④引导学生自我评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认为好在哪里,哪里还有不足吗?”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学反思 第6篇

几年来,我们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使得改革后的课程特色鲜明。

1.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分别于XX年、XX年、XX年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为公司“订单式”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双方进行共同编写教材,兼职教师吕军主编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由我校教师教授主审;公司负责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派遣软件工程师到校任教及师资企业素养的培训,公司负责学生赴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及毕业生的就业安排。

2.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2+1”教学模式。已建立了4个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已具规模。突出应用性操作的实践,所选内容与企业运用接轨,实用性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进行真实职场环境的实训,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3.大量采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组织编写了实验实训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有实验案例,重点放在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方面。在课程学习中,增加了1周学生到实训基地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实训的专训时间,在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吕军等人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项目设计、实施,圆满完成了实训。

4.聘请的cbe/dacum专家委员会不断的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时跟踪软件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5.对软件技术相关课程实施改革,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校内教师出版了《软件工程基捶、《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uml》等教材,与企业合作编写和出版了富有高职特色的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XX年出版的《软件工程基捶荣获XX年首届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奖。

6.已建有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校内软件实训基地。探索和建立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与学运行机制,缩短了校内资源设备与真实生产环境的距离,实现了教室与工厂的有机融合,现有软件工厂模拟实验室1个、软件实训室1个及多媒体实验室1个等多个实验室。

7.建立健全教学基本文件和各种规章,实行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8.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了该课程教学网站。教学网站为学生获取资料、模拟练习、提交作业、开展讨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制作、更新、完善了《系统设计与分析(uml)》课程的电子教案,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网上教学。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9.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相关认证培训及考试方式采用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定向课程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即在定向课程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关认证要求知识点,使学生在正常学习课程之余,也同时达到相关认证培训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10.技术服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面向社会服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参与技术服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矗

11.建立了一支双师型结构、专兼职比例合理的、整体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12.建立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及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机制。

高校教学反思 第7篇

在20x年,我作为一名x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永远保持x员的先进性。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具有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与教研室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教学方面工作

20x年本人的承担的教学工作主要有授课、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本年度承担的授课任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加工新技术等三门课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备课,按时上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课下与同学们主动交流,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毕业生的工作中,本人指导的9名本科毕业生(其中6名和崔焕勇联合指导)顺利完成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有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本年度指导的实习主要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本人认真负责,注意学生的安全,并督促学生通过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本年度,作为副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一名。20x年度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累计约570课时。

科研方面工作:

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主持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一项(20x年11月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b类论文1篇。

主任工作

本人是机自0703和0704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参与两个班的管理工作,针对两个班在x年年底期末成绩比较差的情况,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学校开创了给学生家长寄送成绩单的先例,通过寄送成绩单,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督促学生的学习,此举措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本人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自己也为生活在这么一个奋进向上、互相帮助的环境中感觉到幸运。

高校教学反思 第8篇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持久地提高教学能力,不仅是高校教师,也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体会出发,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业解惑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除了专业知识外,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探索真理、热爱工作、尊重学生、不断学习等。虽然这些方面不像专业理论知识那样,可以看到直接的教学效果,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一点一滴融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包括专业前沿理论学习和教学创新理论学习两个内容。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对教学大纲的把握

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特点、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准确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服务。

(三)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预测、教学方法、互动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教学设计是综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的预期性教学规划,能为教学进行奠定基础。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之前的估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即时进行调整,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气氛、互动等,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一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革新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前沿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将二者结合起来,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论发展,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但所需周期长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如难点的处理、重点的把握、有效调动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但由于教学周期长,一门课通常一学年只开设一两次,因此通过教师经验的累积来提高教学能力,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缺乏教学经验,急需提高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瓶颈。

(二)教师自主学习和创新,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与积累教学经验相比,教师主动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在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更为积极有效。但高校教师主观上并不愿意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上,而更倾向于将精力更多放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这主要是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首先,教学考核以量化为主,且量化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教学考核通常包括常规项、专家督导、学生评价三项内容,主要涉及课时、教学资料、新开课、指导学生、督导组专家打分、学生打分等项目。就常规项而言,例如教学设计,只要有就可以,至于是否反复修改,是认真设计还是敷衍塞责,往往不能够在得分上有所区别。专家督导组的意见非常重要,但通常所占比重较小,且很难在每一学期涉及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中期,学生在教务网上给任课教师打分,形成学生评价。一方面,学生评价表并不因为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强;
另一方面,这容易形成为提高学生评分而迁就学生或威吓学生的趋势,不利于学风师德建设。

其次,职称评定侧重于科研,对教学的重视不够。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明显倾向于科研,如发表多少篇核心论文,完成哪个级别的科研课题,这些往往成为晋升的关键因素,而教学只是涉及课时、课数等基本情况,且门槛较低。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职称较低但同时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大学会越来越像科研机构,教学质量下降,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参加培训和交流,但系统性和广泛性有待提高

接受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培训,是迅速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捷径。而和同行进行交流,则更直接且具有相互性,还可以分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但是培训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大学的校级培训,对于非主流专业而言,针对性也不够好。通过学术会议进行交流需要一定的费用,机会也有限。培训和交流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对提升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

表面看来,教学能力是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的综合反映,但其根源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教师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踏实工作,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把教学工作做好。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感和使命感,这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

(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工作考核方面。首先,应扭转考核指标千篇一律的局面,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注意对考核内容的覆盖性,尤其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之间的差异,真实反映教学水平。其次,增加督导专家人数和专家评价成绩的比重,并按教师专业分类,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比性。再次,适当降低学生评教权重,对教师承担课程进行学科分类,编制适合学科特点的评教问卷。

职称评定方面。加强研究型教学考核比重,引导鼓励教师将科研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引入教学,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激励机制方面。以精神激励为主,通过建立教学示范、课程改革、评优评奖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在教师评奖评优活动中,适当优先考虑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三)提供多方面的培训交流机会

高校应以教研室、学院、学校为单位,提供三个层次的培训,其中教研室培训主要集中于专业领域和具体的课程教学,学院和学校的培训则应更宏观和高端一些,以此为横轴,以培训时间为纵轴,形成一个立体的三层培训体系,并辅助其他外部培训课程,如国家级精品课培训。对于非本校举办的学术交流会,高校应大力支持教师参会,尤其是没有科研课题经费作支持的青年教师。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各级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外部条件。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保证。

高校教学反思 第9篇

一年以来,本人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与业务学习活动:5月参加中大咨询学习与发展事业部主办的“四层级教师通用能力专项培训”后备骨干教师研修班,6月党员理论学习,5-6月承担x特色工艺基地x工作室宫灯和榄雕淘宝店建设任务,7月下企业实践学习,承担为期2周的x工作室淘宝店客服岗位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从20XX年下学期起,能尽职尽责担负起商务管理教研组组长,积极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度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课学习。同时,本人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

在专业技术方面,本人除了完成职务对应的常规事务外,主要承担了x特色工艺基地x工作室淘宝店建设,积极推动x工作室的整体建设工作,筹备12月份x工作室启动仪式,启动活动成功举行,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开发《售前客服》《售后客服》《网店设计》《线下广告设计》《终端产品销售》等课程标准、工作页教学设计等课程开发工作。积极开发引进合作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深度校企合作。

在常规教学方面,本人承担5门专业课改课程教学,指导11电商高2班、13电商技师3班14名学生毕业设计,学生评教满意。教学实践中努力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本人担任11电商高2班的班主任,工作尽职尽职,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操行100%合格,优良率在90%以上,班风学风良好。获《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比赛二等奖。

总体而言,本学年的工作有得有失,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提高,力争做得更好。

高校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反思

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反思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高校教师的岗位类型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种。不管哪种岗位类型,高校教师都必须具备科研能力。之所以分成三种岗位类型,不过是工作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这两大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国家大量的科研任务,高校教师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对建设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就教学型高校来说,同样需要有科研创新牵动。因为教学型高校肩负着培养有技术专长的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命。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必须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教师如果不能随时跟踪知识更新,就无法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以面对社会挑战。这一点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领导都有明确的认识。但是,我们却遗憾地发现,高校教师中存在着科研与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至于教学反思与科研紧密结合更是无从谈起。其中主要原因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功利化。部分教师把科研只作为晋职的敲门砖,不重视科研与教学关系;
另有不想参与晋职比拼的教师,科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任职期间的科研任务,保住职业饭碗,至于是否与教学挂钩,了无挂怀。第二,科研游离化。许多高校教师研究方向远离所教学科,尽管取得科研成果,但却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无补,与教学反思无补。第三,科研投机化。部分高校教师科研处于一种投机化状态,既不考虑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也不考虑研究方向的统一性,只是什么方便写什么,什么冷门写什么。东一头,西一头,研究方向模糊,研究思维模糊,根本谈不上以科研引领教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创新性是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要使这种反思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就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反思中遇到问题,通过科研可以发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学;
通过撰写科研文章,进行创新研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又可以发现科研某方面的不足,反过来促进对某一专题的深化研究,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这种良性循环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策上规定高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科研必须与所教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使科研成为教学内容反思的行为延伸,使科研成为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的先导。第二,科研必须为教学跟踪学术前沿服务。高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已经成了高校培养适用型人才的瓶颈。有的教师一本讲义讲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没有科研跟踪学术前沿,必然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第三,科研必须为教学内容创新服务。教学内容创新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术前沿成果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鉴定新学术成果基础之上,建立在教师对新成果的充分内化有效把握基础之上。只有将科研真正置于教学内容反思延伸位置,才能使教学内容反思与科研形成良性循环。教学内容反思给科研提供研究专题,研究专题解决教学内容反思的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

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搭建起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快速通道。教学方法的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的得失。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中国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多元化取向,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求;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培养了他们习惯借助于形象化媒介感知世界;
大众文化的功利性引导培养了学生以功利主义眼光判断知识价值。如此诸多的变化,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搭起现代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桥梁,而这个桥梁的搭建必须与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但我们同样遗憾地发现,这个结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研论文选题并不是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而是一般意义上就理论谈理论,或者生搬硬套教育新理念,或者翻版成功经验。论文发表了,只是雨过地皮湿,根本解决不了自身教学反思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二,教研课题多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命题,教师自己命题往往很难通过。

统一命题的结果是教师搞教研课题实际上等于在做命题作文,只要按题作答,做好启承转合就算完成任务。至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反思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要么搁置,要么自行解决。第三,教学方法反思限于肤浅化、琐碎化,而教学研究往往不能及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学方法反思陷于一事一议的窘境。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学方法研究选题必须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并且在用于教学实践时,具有实效性。第二,抓住“两头”,改变教研课题主管部门的工作。一方面取消教研课题主管部门的具体命题,只划定范围,把具体命题权回归一线教师;
另一方面转变目前官僚式单一纸制材料案头课题验收方式,辅以抽样实地考察验收。第三,鼓励教师将教学方法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学方法反思问题的解决步入科学化、理论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

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坚持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追求至善的大文化背景下得到实现。所以有人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约需要一生的时间,是言之有理的。教育新理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器,因为教育新理念是渗透于教师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它一旦在教师的心灵中扎下根,就会直接制约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行为等等,也会对教师职业化道德人格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才能不在纷繁多样的教学改革中迷失自我。目前指导和影响基础教育进行的新课改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不是被动地通过感官接受的,而是通过大脑根据自己的经验加工建构的;
知识不是对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世界的发现,而是人经验世界的一种建构,一种创造,是人创造的产物,知识是生成性的;
认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认识不能准确无误地表征客观世界,没有绝对正确的认识,知识的功能是适应世界,并为建构经验世界服务的。它为我们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新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智能,并加以准确的肯定、鼓励和引导,认定学生个个是人才,个个能成才,给予了原则性指导。有效教学论则给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这“三大理论”支柱所形成的教育新理念,同样适用于高校教学改革。教学反思隶属有效教学论理论范畴,但是必须有“三大理论”的融会贯通才能使教学反思获得理论支撑,才能使教学反思的问题解决,具有理论纵深。以“三大理论”构成的教育新理念延伸为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探索: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式教学、学生自主体验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由教师走向多维,评价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等等,纷至沓来。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如果没有在宏观上、深度上内化教育新理念,极容易迷失在一个个具体琐细的问题之中。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才能涵养出具有个性化的教育观与方法论。教学反思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上文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划分教学反思类型。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反思划分为单元反思、单项反思、创新反思等等。

单元反思是在进行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教学内容后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的目的是对单元教学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风格等多方面教学实践进行综合性反思,从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为下一单元教学提供良好的思想准备。单项反思,是教学反思实践中运用较普遍的一种反思方式,即教学中的某一单项内容进行反思,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贯彻情况,问题式教学实践情况、师生课堂互动情况等经验与不足的反思。创新反思,是一种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深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没有成例,需要教师逐步探索,积累经验,所以更加弥足珍贵。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教学反思,都离不开教育新理念的指导,都必须在教育新理念的关照之下进行。否则教学反思必然陷于肤浅化、碎片化。因为就人的认识规律来说,教师掌握了教育新理念,只能说完成了对教育新理念的初步认识,这个新理念是否管用,是否能达到素质教育目的,还必须到教育实践中检验。每个教师在实践检验中,由于原有的学识水平、情趣爱好、表达习惯、教学风格的不同,必然使教育新理念的落实打上个性化的标签。这种标签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从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从自身专业化成长出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到理论高度。充满激情地主动内化教育新理念,使之成为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观、方法论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完善,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在路上,不够完善是难免的,我们只有铁面无私地进行教学反思的反思,才能使行进中的教学反思避免或者少走弯路,使高校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学反思 第11篇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
记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比例较高;
让学生阐述观点、答案开放的能力型问题比较少;
而且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以至于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抓住每个有价值的提问

1、激趣性提问

2、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有这样一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为5cm、7cm则它的周长是多少cm?

3、发散性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发展

三、精心研究学生,使问必有答

四、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知道学生都有提问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一般方式归纳为如下策略:

①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如:“为什么?”“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还有别的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还有更多的方法吗?”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有更快捷或更新颖、独特的方法吗?”

④引导学生自我评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认为好在哪里,哪里还有不足吗?”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学反思 第12篇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
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
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
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高校教学反思 第13篇

转眼半年时间即将过去,作为一名才出来的年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我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我们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
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等等;
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对教学误区的反思

以前我认为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现在觉得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在课堂的业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没有经验的我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认清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高校教学反思 第14篇

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

每一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用心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我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个性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我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学潜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潜力———构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状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
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
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构成良好班风

透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理解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
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学潜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构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刻苦”的良好班气。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潜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状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忙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校教学反思 第15篇

学校进行课改已经一年了,我感触颇多。课型有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学生们互相学习、主动交流,你争我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原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创立了适合提高学生目标达成度的自主学习模式。

相比之下,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活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致学生惰性十足依赖心强失去了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让所有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以后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

我们的教学改革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他们的实践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看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正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神饱满、自信专注。

声音宏亮;
讨论热烈,辩论激烈;
争问抢答,欢呼跳跃;
多种角度,创新实践;
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充分反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
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有了自己主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
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打独斗”,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
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地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课改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全班一般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分组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上完全有学生自己做主,学生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非常独特、新颖而且学生乐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认真思考,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做,才能把课改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高校教学反思 第16篇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
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
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
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高校教学反思 第17篇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持久地提高教学能力,不仅是高校教师,也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体会出发,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业解惑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除了专业知识外,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探索真理、热爱工作、尊重学生、不断学习等。虽然这些方面不像专业理论知识那样,可以看到直接的教学效果,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一点一滴融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包括专业前沿理论学习和教学创新理论学习两个内容。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对教学大纲的把握

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特点、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准确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服务。

(三)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预测、教学方法、互动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教学设计是综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的预期性教学规划,能为教学进行奠定基础。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之前的估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即时进行调整,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气氛、互动等,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一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革新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前沿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将二者结合起来,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论发展,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但所需周期长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如难点的处理、重点的把握、有效调动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但由于教学周期长,一门课通常一学年只开设一两次,因此通过教师经验的累积来提高教学能力,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缺乏教学经验,急需提高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瓶颈。

(二)教师自主学习和创新,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与积累教学经验相比,教师主动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在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更为积极有效。但高校教师主观上并不愿意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上,而更倾向于将精力更多放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这主要是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首先,教学考核以量化为主,且量化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教学考核通常包括常规项、专家督导、学生评价三项内容,主要涉及课时、教学资料、新开课、指导学生、督导组专家打分、学生打分等项目。就常规项而言,例如教学设计,只要有就可以,至于是否反复修改,是认真设计还是敷衍塞责,往往不能够在得分上有所区别。专家督导组的意见非常重要,但通常所占比重较小,且很难在每一学期涉及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中期,学生在教务网上给任课教师打分,形成学生评价。一方面,学生评价表并不因为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强;
另一方面,这容易形成为提高学生评分而迁就学生或威吓学生的趋势,不利于学风师德建设。

其次,职称评定侧重于科研,对教学的重视不够。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明显倾向于科研,如发表多少篇核心论文,完成哪个级别的科研课题,这些往往成为晋升的关键因素,而教学只是涉及课时、课数等基本情况,且门槛较低。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职称较低但同时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大学会越来越像科研机构,教学质量下降,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参加培训和交流,但系统性和广泛性有待提高

接受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培训,是迅速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捷径。而和同行进行交流,则更直接且具有相互性,还可以分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但是培训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大学的校级培训,对于非主流专业而言,针对性也不够好。通过学术会议进行交流需要一定的费用,机会也有限。培训和交流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对提升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

表面看来,教学能力是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的综合反映,但其根源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教师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踏实工作,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把教学工作做好。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感和使命感,这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

(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工作考核方面。首先,应扭转考核指标千篇一律的局面,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注意对考核内容的覆盖性,尤其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之间的差异,真实反映教学水平。其次,增加督导专家人数和专家评价成绩的比重,并按教师专业分类,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比性。再次,适当降低学生评教权重,对教师承担课程进行学科分类,编制适合学科特点的评教问卷。

职称评定方面。加强研究型教学考核比重,引导鼓励教师将科研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引入教学,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激励机制方面。以精神激励为主,通过建立教学示范、课程改革、评优评奖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在教师评奖评优活动中,适当优先考虑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三)提供多方面的培训交流机会

高校应以教研室、学院、学校为单位,提供三个层次的"培训,其中教研室培训主要集中于专业领域和具体的课程教学,学院和学校的培训则应更宏观和高端一些,以此为横轴,以培训时间为纵轴,形成一个立体的三层培训体系,并辅助其他外部培训课程,如国家级精品课培训。对于非本校举办的学术交流会,高校应大力支持教师参会,尤其是没有科研课题经费作支持的青年教师。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各级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外部条件。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保证。

推荐访问:反思 高校 教学 高校教学反思17篇 高校教学反思(合集17篇) 高校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热门文章

关于党的20大征文6篇

关于党的20大征文6篇关于党的20大征文篇1旧中国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不知吞食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战争让我们的祖国沦陷,让中国各族苦难同胞受

中国精神谱系(全文完整)

1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2 长征精神:

2023年5月支委会议记录4篇

2022年5月支委会议记录4篇2022年5月支委会议记录篇1敬爱的党组织:自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个人觉得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习、生活、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论文6篇

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论文6篇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论文篇1最近,“两会”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也积极关注两会的进展过程。今年我

2023年党支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3篇

2022年党支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3篇2022年党支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篇1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

2023年派出所4月份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7篇

2022年派出所4月份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7篇2022年派出所4月份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篇1作为一名基层公安民警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在不断提

2023年5月支委会会议记录13篇

2022年5月支委会会议记录13篇2022年5月支委会会议记录篇1敬爱的党组织:经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年来,在组织的培养教

2023年政治生态研判分析报告14篇

2022年政治生态研判分析报告14篇2022年政治生态研判分析报告篇1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

学习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会议记录7篇

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会议记录7篇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会议记录篇1在认真观看完2022年一月十七号开展的“两会”会议,我的心情汹涌澎湃。宏图入怀,

聚焦两会热点2023年800字7篇

聚焦两会热点2022年800字7篇聚焦两会热点2022年800字篇1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2023年3月份支委会会议记录范文9篇

2022年3月份支委会会议记录范文9篇2022年3月份支委会会议记录范文篇1一、本月工作重点1 组织幼儿认真绘画,参与园内中大班幼儿画展,幼儿园月计划精

学习贯彻2023全国两会论文9篇

学习贯彻2022全国两会论文9篇学习贯彻2022全国两会论文篇1《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这一重要要求,